薪资保密在现在看来,是「非零和博弈」,也就是双赢。
为什么薪酬的保密是双赢呢?
这对公司有利是显而易见的,但凭什么这对员工也有利呢?
下面引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今年的新概念——「归巢」。Bring Life To Work 从2016年开始至今的一项调查(全球范围内的)发现,在工作日中,有77%的办公室员工会检查个人电子邮件(注意是个人的邮件,而非工作邮件),有69%的人打电话或安排约会,有57%的人在网上购物,有75%的人会相互谈论公司禁止讨论的内容(比如工资数额、工作内容等等)。
并且,这些发现在所有年龄段均得到反映,因此这一趋势不能仅归结于千禧一代。
这些与工作不相关的事务(在国内尤其指刷抖音、逛淘宝、议论工资),在大多数HR和公司看来都是员工不务正业,上班摸鱼的表现。
但是心理学家和社会行为学家认为,这样在办公场所从事私人事务的行为,降低了员工的离职率,员工对家庭的归属感有部分转移到了工作中来,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提升(甚至不少受访员工认为“摸鱼”是创作灵感的来源)。
这样的行为和结果便被称为「归巢」。
那薪酬保密是如何促进「归巢」效应的呢?通过「八卦心理」。
熟读《全球通史》的人想必对智人的灭亡印象深刻,智人之所以在智商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依旧走向了灭亡,很多的史学家认为是由于他们不会讲八卦。
在那个环境改变人类的时代,群居是弱小的生物自我保障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
谈论八卦的猿人用简单的语言倾诉,促成了群居文化的繁衍和发展,也促进了人类语言的迅速进化。人类开始以社交活动、群体活动形成大群体,走出非洲,称霸世界。
因此,员工谈论八卦,或者说人类谈论八卦是深深烙印在基因里面的,这或许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吧。
薪酬保密是同事之间最可以八卦的话题。很多人不会和同事成为朋友,也不会过多愿意交谈自己的私人生活,但谈论薪酬这件事嘛,就再适合不过了。
「归巢」效应的运用和扩展还有待研究,但是也为HR看待一些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
结合自己公司的情况,看看哪些方面可以适当让员工讨论,哪些行为和动作可以适当放松监管,应该值得HR思考。
毕竟,到面率高、离职率低可不是钱到位就行了的。
有关「八卦」「智人」「语言」表述全部来源于史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前面50页,「归巢」的相关研究你可以在Google学术中搜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