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忆网 6月20日讯 交学费被骗、租房被骗、办签证被骗、连买辆二手车也被骗,如今各种各样的骗局层出不穷,让生活在澳洲的华人防不胜防。今天小编就来深扒一下为什么在受害人已经很谨慎的情况下还是会被骗走16万澳元。希望各位网友在了解事情经过以及律师提出的建议后不要再给这些骗子可趁之机。
事件经过
近日,受害人H女士(化名)联系亿忆网,讲诉了自己买二手保时捷被骗16万澳元的经过。这名“骗子”名为Kevin JIN (金克克),工作于一家华人二手车行。他利用受害人语言不通,对澳洲法律及买卖二手车程序不了解的弱点,骗取受害人16万澳元。
与许多给了钱拿不到车的骗局不同,H女士是在拿到这辆保时捷后才交付了全部的金额。并且在使用了该车将近一年后,车被骗走时,才发现车辆一直未过户到H女士名下。
事情的起因是在2015年3月左右,H女士的儿子驾驶一辆奔驰发生小事故,经朋友介绍认识Kevin JIN,将车拖到据Kevin说属于他的二手车行修理。
网友在朋友圈曝光的Kevin驾照
在汽车修理过程中,H女士的儿子看中二手车行内一辆二手保时捷。后与Kevin达成协议以16万澳元购买这辆保时捷,将家中二手克莱斯勒以3万澳元卖给车行,再支付剩余13万澳元。
涉事二手保时捷
于是,H女士分别于2015年3月18日,4月20日往该二手车行账户汇入3万澳元,10万澳元,并与Kevin签订二手车买卖合同。然后到RACV保险公司办理车险。
银行转账凭证及购车合同
之后,H女士分别在2015年5月27日与2015年10月12日收到该保时捷车辆的超速罚单并交了罚款。罚单显示为H女士的地址及姓名,以至于H女士从未想过车辆并不在她的名下。
H女士收到的超速罚单
2016年2月,H女士决定换掉这辆保时捷,重新买一辆多座的商务车。于是Kevin帮H女士联系到买家愿意以13.4万澳元购买,并借口买家看车将车从H女士家中开走,之后人与车都再也无踪影。
H女士找到这家二手车行,而车行老板推脱说Kevin并不是他们的员工只是一个broker而已。察觉到问题后,H女士报了警才知道这辆车一直未转到自己名下,而由于H女士不是车的主人,所以不能查看车辆的相关情况,而RACV保险公司以H女士亲自将车钥匙交给Kevin并不能算作车被盗为由不予理赔。
事情已过去四个月,H女士经各方调查未果后找到亿忆网,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提醒广大在澳华人在进行各种交易时需谨慎,防止被骗。
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我们数次和车行联系,车行都在推卸责任。今天再次联络,依然没有给我们回应。
律师分析
亿忆网指定律师行品尚司顿律师事务所的吴韵斐律师对整个案件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当事人(受害人)的主要问题:
她在车行完成购车的将近1年的时间内从来没有确认过她车辆登记注册的情况,也没/有去路局查询过该车辆的情况。
车行过失:
不可否认在整个事件中,车行需要承担未能及时登记车辆过户的责任。
其一,受害人的购车款是直接支付给车行的,而车辆购买合同也是和车行签署的,Kevin的名片,与受害人沟通的地点及传递给受害人的信息都很明确的表示了Kevin是在车行工作的,并且是代表车行进行该车辆的销售。
其二,车行在收到付款并将车辆交付给受害人后,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在售车后14天内完成车辆登记,将车辆过户到受害人名下,拖延一年不进行注册已是违法的。
其三,车行在几次收到受害人因驾驶该车辆超速而产生的罚单后,又再将受害人提名为驾驶员的做法更令人不解。即使之前车行由于工作疏忽未将车辆注册到受害人名下,那么在接收到罚单后也应该明确车辆注册的问题,进而联系受害人完成这辆注册登记手续。
案件走向:
受害人已经联系了警方,对于车辆失窃进行了报案。案件一经交由警方处理,当事人再想从民商事角度进行诉讼便有很大难度,转而只能够在刑事案件程序完成后申请犯罪被害人赔偿。
目前警方已找到该车辆,但车辆已注册到新的买家名下,且新的买家并不知道该车存在的纠纷。
在本案件中牵涉到了车行未能及时完成车辆登记注册的问题,这一点受害人则可以考虑向车行保证金部门(Motor Car Traders Guarantee Fund)申请索赔。
此外,吴律师提醒各位网友,在购买二手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通常法律规定一旦购买者从车行购买车辆,该车行必须保证该车辆上没有欠款和欠费。
2. 如果购买者选择从私人或者是熟人处购买二手车,那么通常会建议他们从澳洲个人财产担保的网站上进行车辆状况查询。澳洲从2012年1月30日开始实行新的个人财产担保法,车辆的欠款与贷款状况等可以直接在政府官方网站https://www.ppsr.gov.au/上查询确认。
3. 此外维多利亚路局 (VicRoads) 网站上也有车辆登记状况查询功能,可以查询到车辆的详细注册状态。
购买者可从以上方式确保车辆已注册到自己名下。
许多在澳华人由于对澳洲的法律以及各种程序的不了解给了骗子许多可乘之机,请各位看到这篇新闻的网友可以随手转发一下,以提醒更多的华人朋友不要掉入同样的骗局。
(文中证据图片均由受害者提供,为了保护受害者的隐私,部分信息已做特殊处理。)
*以上内容为亿忆网专栏作家会火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尽快处理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