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宣布,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阿贝尔奖2025年获奖者为京都大学特定教授柏原正树(78岁)。这是日本人首次获此殊荣。
从23岁发表划时代D-模理论,到如今78岁荣膺阿贝尔奖,柏原正树用毕生的努力诠释了数学之美。
阿贝尔奖是与诺贝尔奖相媲美的数学领域科学奖项,2003年由挪威政府设立。奖项的名称源于挪威数学家阿贝尔。奖金为750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517万元),颁奖仪式将于5月20日在挪威奥斯陆举行。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决定将其授予柏原,以表彰其对代数分析和表示论领域做出的基础贡献,特别是「D-模」(D-modules)理论,以及晶体基结构的发现。
柏原是阿贝尔奖首位日本国籍获奖者,也是首位来自北美、欧洲或以色列以外地区的获奖者。
年少有为的数学奇才
1947年1月30日,柏原正树出生于日本茨城县结城市。他的父亲在农业部工作,儿时的柏原正树与家人不得不经常搬家。
在学校,柏原正树第一次听说了“鹤龟算”问题。“鹤龟算”,即根据头和腿的总数来计算鹤和龟的数量,这也类似国内的“鸡兔同笼”问题。正是“鹤龟算”问题,让柏原正树爱上了代数。他喜欢在一种方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解决更多问题。
和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一样,柏原正树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展现了卓越的数学思维。
在东京大学读大四时,柏原正树在研讨会上遇到了著名的数学家佐藤干夫教授。当时,佐藤干夫运用代数工具理解函数特性,特别是线性偏微分方程,创造了一种新的代数分析方法。
这次相识后,佐藤干夫就成为了柏原正树的硕士导师。
在佐藤干夫的指导下,柏原正树进一步建立了解析D-模理论的基础,引入了特征簇的基本概念,并证明了柯西一柯瓦列夫斯卡娅定理的广泛推广形式,展示了代数方法在解决分析性质问题方面的强大能力。该研究收录在柏原正树1970年的硕士论文中,而那时的他,仅有23岁。
在1980年,他用D-模理论,成功证明了Riemann-Hilbert Correspondence(黎曼-希尔伯特对应)。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极其高产的数学家,曾与70位数学家合作,发表了大量具有开创性的论文。
这位数学巨匠用半个多世纪的卓越工作,重新定义了数学的边界,并激励了全球无数研究者。
简而言之,众观柏原正树的一生,23岁提出D-模理论雏形,78岁斩获数学界"诺贝尔奖"。这位日本学者用半个世纪重塑代数分析与表示论,破解希尔伯特世纪难题,250篇论文滋养全球70位合作者。阿贝尔奖颁奖词称其工作"成为几代人的灵感源泉",柏原在获奖时笑言:"接到Zoom邀请时,完全不知要开会说什么。"
華人网客服咨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说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网络其他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原创作者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微信:xinshuo20122015
*以上内容系网友天下视野自行转载自东京在线,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亿忆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support@yeeyi.com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