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战场上,歼-16战斗机的出现无疑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震撼。近日,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组织了一场复杂的多课目训练,其中包括高强度的空战对抗和实弹射击演练。在这次演练中,首次换装歼-16战机的女飞行员梁潇与她的战友们一同挑战极限,尽显空中英豪的风采。
梁潇坚定地表示:“作为战斗机飞行员,我们就是为战而生。即便前方充满凶险,只要一声令下,我们定会奋勇向前。”
(图解:女飞行员驾驶歼-16一飞冲天,展开空战对抗、实弹射击等科目演练)
1、歼16一飞冲天,创下低飞奇迹
这次训练的亮点,一个是歼-16的超低空飞行能力,一个则是强大的火力配置。
美国权威军事观察网站对歼-16进行了评价,称之为“非隐身战斗机不可忽视的佼佼者”,甚至大胆断言其战力已经接近五代机。
这种评价尽管令我们感到意外,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歼-16在国际舞台上的不俗表现。更重要的是,此次美媒的评价,竟然没有太多夸张和离谱成分。
实际上,歼-16的研发历程可以追溯到中航工业针对苏联“侧卫”的研究,这款战机不仅继承了苏-30MKK的设计理念,还加以本土化改进,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空战的需求。
虽然歼-16并不具备隐身功能,但其强大的火箭弹挂载能力却是值得关注的。诸如仿制苏联S-5火箭弹的57型,以及更大口径的90毫米火箭弹,都让歼-16在对地攻击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火力密度。
当战机执行近距离地面支援任务时,火箭弹的广泛覆盖和即时杀伤效果能够迅速压制敌方防线,为陆地部队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图解:美菲开启联合军援,旨在增强两国领土防御和指挥大规模部队部署的能力)
2、歼-16腾空,是对美菲军演的最好回应
当前的战略环境中,美菲军演成为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一大焦点。面对这种直接的军事威胁,解放军展示了歼-16的多功能作战能力,堪称对潜在敌对力量的强有力震慑。
美国的军事分析人士指出,超低空飞行对非隐身战机规避敌方雷达探测至关重要,而敢于在如此低的高度飞行,表明歼-16有能力织就一张精细的防御网络,成为中国实施区域拒止战略的重要工具。
而随着央视对歼-16的深入报道,更多战略和技术细节浮出水面。这款战机不仅仅是中国空中力量中的一颗耀眼新星,更是突破“第一岛链”封锁、构建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超低空突防策略,歼-16展现出了对敌方防御体系的强大压制力,其性能着实令人称道。
(图解:歼-16数量突破400架,超过当代对手)
3、大家都小觑了歼-16的军事价值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重点强调一下歼-16的军事价值。
在大众的印象中,歼-16似乎被视为一款以制空作战为核心任务的战斗机。然而,从实际的训练和部署情况来看,中国空军并没有将歼-16定位为其主力的制空装备。
事实上,这款双发双座的重型战斗机,其核心任务仍然是执行远程打击任务。配备空空导弹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自我防护,更是为了支援和保护其他队友的安全。
具体来说,在解放军的“空中三剑客”中,歼-10C、歼-20A和歼-16各自扮演着不同但相辅相成的角色。令人意外的是,歼-16竟然是数量最多的,这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
歼-16几乎可以被看作是国内海空军所有战斗机中最符合“多用途战斗机”这一定位的机型。与歼-20A相比,它的成本更为亲民,而在多数性能指标上,又优于歼-10C。所以,在有歼-20A给撑起大梁的背景下,歼-16凭借其全能的表现而显得尤为重要。
(图解:歼-16堪比“全能王”,与歼20合力,共同守护国家安全)
4、保障国家核心利益不受侵犯
这意味着,在当前的安全格局下,歼-16被视为可以挑战美国及其盟友,在复杂地形和多变环境中执行关键任务的多功能战斗机。
央视报道特别强调了歼-16如何在区域拒止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超低空突防能力和电子战能力,在对抗美菲联合军演的背景下,极具战略意义。
歼-16不仅担负对地攻击的任务,还可以作为“炸弹卡车”及“电子战平台”参与协同作战,配合隐身战机如歼-20进行联合打击。这种组合不仅使得歼-16的作战潜力得到优化,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空军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通过这些演练,歼-16帮助中国不断测试和完善其区域拒止战略,将理论转化为实战能力。 在技术层面,歼-16的广泛应用展示了中国在航空材料、航电系统及武器平台方面的不断进步。这些技术成就,使得中国能够从容应对周边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并保障国家核心利益不受侵犯。#热问计划#
*以上内容系网友智能研究娱乐自行转载自装置分析,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亿忆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support@yeeyi.com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