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州救护车协会心脏骤停登记册发布,上个财年,维州的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为澳洲最高,并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金县(King County)和丹麦。
这得益于有效的监测,资源充足,及时的急救干预,救援知识和技能的普及。
在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病例中,维州有79%的患者能立刻接受到心肺复苏。
此外,全年录得了141例使用了公共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击的案例,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数字。
上个财年,维州有422名心脏骤停患者出院,其中84%已可回家,存活率(cardiac survival rate)高达41%,比22-23财年的36%又高了不少,显著好于澳洲及世界的平均水平。(在澳洲,只还有西澳能达到类似表现)。
维州现在至少有7500多个公众可使用的AED,大幅提高了心脏骤停病人的存活率。如果没有心肺复苏术或体外除颤器的话,患者的存活率仅为5至10%。
维州救护车协会的手机应用——与000紧急服务相结合的GoodSAM能提醒人们附近出现有人心脏骤停。去年有793个病例是由注册的志愿者(总数超过1.7万人)响应施救的。他们在救护车到达前获得了有效的帮助。
(抢救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越快越好,在心肺复苏术和除颤术中,延迟一分钟就会下降10%的存活率)
救护车服务厅长Mary-Anne Thomas说,维州人愿意主动帮助救助的人很多,令人印象深刻。
去年,17岁少年Austin Blight在健身房心脏骤停,他能活下来是因为在救护车抵达之前,员工们对他做了心肺复苏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电击他的心脏。
Austin之后顺利返校完成了12年级,并已再次回到健身房锻炼。
经过培训,心肺复苏术是一项非医疗专业的普通人也可以较为顺利掌握的技能。
(学会后,对落海的袋鼠你也可以救)
但悉尼大学一项新研究表明,在海外出生的移民所接受的心肺复苏术培训率远低于澳洲本地出生居民的培训率。
对于在院外的心脏骤停者的救助依然充满挑战。澳洲平均每天依然有约18人死于心脏病。
有研究发现,移民社区成员学习心肺复苏的意愿强,也认同这很重要,但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于是否可以安全进行心肺复苏心存顾虑,或信心不足。此外,学习的机会较少。
在澳洲,没有法律义务要向有需要的陌生人提供帮助。但很多国家认可《好撒玛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它为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援助的个人提供法律保护。
该法律鼓励人们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必担心因营救过程中造成的任何意外伤害而承担责任。一旦你已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就应该继续进行,直到医疗专业人员接手或直到身体无法继续为止。
【2】
所谓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因心脏原因(如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等)导致的自然死亡,通常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
它像一颗“隐形炸弹”,每年毫无征兆地在全球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概率相对较低,但仍值得关注。
据中国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54.4万,位居全球首位;每1分钟都有人倒下,而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3%。
3月24日,2000年0时0分在中国出生的"世纪婴儿"千千去世。
母亲发布讣告:
“她在人民的欢呼声中降生,如今又在人们的关爱祈愿声中归去”。
千千于恰逢千禧年零点出生,当时成为全国关注的新世纪“千禧宝宝”。
母亲在1999年12月31日进入产房,经过长时间分娩,在千禧年倒计时最后一刻出生。
千千哥哥如今写道:
“妹妹,一路走好,我纯真善良的好妹妹,你终于在人间渡完了所有劫难,到了最后也终于懂得,你的灵魂有多么孤独,但你的人生经历也很精彩了,最后终于在光芒中解脱,哥哥也算是你生命最后时刻陪伴在你离开的人,咱们今生缘未尽,来生再续缘,去自由飞行吧,我的小天使,千千下辈子见”。
据网友透露,千千的死因就是心源性猝死。
据了解,千千生前擅长绘画,在音乐创作方面才华突出,还考取了潜水证。
心脏病发之前可能出现这五个信号,需要注意
·胸闷心悸
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经常伴有精神疲乏,头晕喘促等。
·头晕乏力晕厥
头昏、恍惚、视物模糊或两眼发黑、四肢无力,随之意识丧失。
·呼吸困难
得了心脏病后,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的现象,而且这些症状在患者进行活动之后会更加严重,在坐着时或者是晚上睡觉时会感觉好一些。
·下肢水肿
这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突发胸痛或胸痛加重
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迫性的疼痛、胸闷、气短、咽喉部紧缩,部分人伴有左上肢、肩、背部放射性疼痛。
如何保护心脏
·改变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高纤维,低脂肪和低盐的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规律锻炼: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脏健康。
戒烟与限酒: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这两者都与心脏问题有关。
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应努力维持健康的体重。
·定期检查与药物治疗
血压监测:高血压是心脏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应进行定期检查。
血脂检查:高胆固醇也是一个风险因素,可通过药物和饮食来控制。
血糖检查:高血糖也与心脏病风险相关,因此也要定期检查。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诊断出有心脏疾病的人,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治疗。
·其他预防措施
学习急救措施:学习心肺复苏术(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提供及时的援助。
情绪管理:过度的压力和紧张也可能诱发心脏问题,学习压力管理和放松技巧也是有益的。
穿戴设备:比如使用智能手表等通过生物测量传感器的生理测量数据来监测心脏的功能。
*以上内容系网友会火自行转载自CityDiscount都市折扣,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亿忆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support@yeeyi.com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