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亿忆app
新闻

赛道Hyper | “果链”承压:蓝思科技告变

2025-04-06来源: 华尔街见闻views153分享到:
收藏

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即将推出“对等关税”,此事重创A股“果链”:截至4月3日收盘,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跌停,博众精工下跌8.96%,铂力特下挫4.94%。

4月3日,蓝思科技仍在强调其为苹果公司供应折叠机屏幕材料(外观件和结构件)已有技术和产品准备:“目前正积极配合客户进行折叠屏验证,整体进度顺利,已为新机型量产做好准备”。

如果苹果公司没能取得在特朗普第一次任职美国总统期间的关税豁免,那么A股“果链”公司的估值预期很可能发生改变。

蓝思科技在3月28日发布的2024年报显示,这家公司在2024年,有近一半的营收得自苹果公司。

3月28日,蓝思科技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来自苹果公司的销售额占整体营收的比例高达49.45%。

虽然这一比例已同比大幅下降8.38个百分点,但仍远超其第二和第三大客户的营收占比总和26.51%(23.36%+3.15%),并高于2016-2019年的历年占比。

蓝思科技从2015年上市,至2020年当年,苹果对蓝思科技的营收贡献度超过50%。自2021年开始,苹果公司的贡献销售额持续超过300亿元。2022年,苹果销售额达到前所未有的70%+。

如此依赖苹果公司的后果,主要有三个:一是如果苹果手机销售乏力,则蓝思科技业绩会受连带影响;二是无论苹果给了多少订单,蓝思科技都要大手笔投入固定资产;第三,苹果因创新有限,故而持续“侵蚀”供应链利润:蓝思科技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逐年缩水。

苹果对蓝思科技来说,简直堪称“快乐并痛着”,既因苹果而成,业绩增速保证了基本盘实力壮大,又因过于依赖,必须忍受盈利空间受压的痛楚。因此,自2015年以来,蓝思科技就开始同时做多元业务战略布局多元业务,以平滑依赖苹果的模式风险。

最近,在这方面,蓝思科技又有个大动作:计划登陆港交所主板融资 10亿-15亿美元。

蓝思科技称,这么做的原因是想要“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

全球化在如今的经济增长框架中,已非昔日的绝对主流。那么,蓝思科技所称的原因重点,应当落在“增强综合竞争力”层面,那会是什么?

答案很可能就是;摆脱果链板块独大现状。

蓝思科技此次希望募资的这笔钱,折合人民币约72.6亿-108.9亿元。华尔街见闻注意到,2021年,蓝思科技通过定增募资150亿元,目前尚有约40亿元在账上没有投出,故而就现金流来说,并没有特别紧迫的压力。

但是,蓝思科技布局果链和PC类(这两块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高达82.63%)之外的战略新业务,比如人形机器人、AR眼镜、新能源汽车智驾舱和车规级玻璃和组件、车载中控屏等,在年报中,除了新能源汽车业务之外,其他战略业务仍然没有单独披露。

即使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也不到10%,毛利率还同比下滑5.3个百分点至10.17%。

这说明,蓝思科技战略业务仍未成气候,仍需继续投入。自2015年上市十年以来,蓝思科技投资产生的现金流持续告负,为培育战略新业务,蓝思可以一直在承担投入成本。

那么为啥蓝思科技不通过A股融资?

蓝思科技A股上市以来已累计融资超245亿元,而相对而言,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高,对科技龙头的估值逻辑更注重长期技术壁垒;人形机器人等业务是重资产类型,港股市场相对容易引入国际资本(如主权基金、外资投行),其深具“耐心资本”特征,对蓝思科技重注的长期战略业务更有利。

除首发之外,蓝思科技在A股的融资还包括1次可转债和2次定向增发。最近一次,就是2021年初那次150亿规模的定向增发。

但在A股融资245亿元,耗资其中的约205亿元之后,其转型业务仍未有合理的商业回报,因此拓展融资渠道当属应有之义。

应当说,蓝思科技早就有意识培育自我造血能力,但截至2024年,这种努力仍在投入期,并未形成与果链齐平的价值;而此次特朗普祭出的无差别高额关税,对蓝思科技未来业绩的冲击,可以预期,这既凸显了该公司的战略眼光,也将对之形成真正的市场考验。

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即将推出“对等关税”,此事重创A股“果链”:截至4月3日收盘,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跌停,博众精工下跌8.96%,铂力特下挫4.94%。

4月3日,蓝思科技仍在强调其为苹果公司供应折叠机屏幕材料(外观件和结构件)已有技术和产品准备:“目前正积极配合客户进行折叠屏验证,整体进度顺利,已为新机型量产做好准备”。

如果苹果公司没能取得在特朗普第一次任职美国总统期间的关税豁免,那么A股“果链”公司的估值预期很可能发生改变。

蓝思科技在3月28日发布的2024年报显示,这家公司在2024年,有近一半的营收得自苹果公司。

3月28日,蓝思科技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来自苹果公司的销售额占整体营收的比例高达49.45%。

虽然这一比例已同比大幅下降8.38个百分点,但仍远超其第二和第三大客户的营收占比总和26.51%(23.36%+3.15%),并高于2016-2019年的历年占比。

蓝思科技从2015年上市,至2020年当年,苹果对蓝思科技的营收贡献度超过50%。自2021年开始,苹果公司的贡献销售额持续超过300亿元。2022年,苹果销售额达到前所未有的70%+。

如此依赖苹果公司的后果,主要有三个:一是如果苹果手机销售乏力,则蓝思科技业绩会受连带影响;二是无论苹果给了多少订单,蓝思科技都要大手笔投入固定资产;第三,苹果因创新有限,故而持续“侵蚀”供应链利润:蓝思科技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逐年缩水。

苹果对蓝思科技来说,简直堪称“快乐并痛着”,既因苹果而成,业绩增速保证了基本盘实力壮大,又因过于依赖,必须忍受盈利空间受压的痛楚。因此,自2015年以来,蓝思科技就开始同时做多元业务战略布局多元业务,以平滑依赖苹果的模式风险。

最近,在这方面,蓝思科技又有个大动作:计划登陆港交所主板融资 10亿-15亿美元。

蓝思科技称,这么做的原因是想要“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

全球化在如今的经济增长框架中,已非昔日的绝对主流。那么,蓝思科技所称的原因重点,应当落在“增强综合竞争力”层面,那会是什么?

答案很可能就是;摆脱果链板块独大现状。

蓝思科技此次希望募资的这笔钱,折合人民币约72.6亿-108.9亿元。华尔街见闻注意到,2021年,蓝思科技通过定增募资150亿元,目前尚有约40亿元在账上没有投出,故而就现金流来说,并没有特别紧迫的压力。

但是,蓝思科技布局果链和PC类(这两块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高达82.63%)之外的战略新业务,比如人形机器人、AR眼镜、新能源汽车智驾舱和车规级玻璃和组件、车载中控屏等,在年报中,除了新能源汽车业务之外,其他战略业务仍然没有单独披露。

即使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也不到10%,毛利率还同比下滑5.3个百分点至10.17%。

这说明,蓝思科技战略业务仍未成气候,仍需继续投入。自2015年上市十年以来,蓝思科技投资产生的现金流持续告负,为培育战略新业务,蓝思可以一直在承担投入成本。

那么为啥蓝思科技不通过A股融资?

蓝思科技A股上市以来已累计融资超245亿元,而相对而言,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高,对科技龙头的估值逻辑更注重长期技术壁垒;人形机器人等业务是重资产类型,港股市场相对容易引入国际资本(如主权基金、外资投行),其深具“耐心资本”特征,对蓝思科技重注的长期战略业务更有利。

除首发之外,蓝思科技在A股的融资还包括1次可转债和2次定向增发。最近一次,就是2021年初那次150亿规模的定向增发。

但在A股融资245亿元,耗资其中的约205亿元之后,其转型业务仍未有合理的商业回报,因此拓展融资渠道当属应有之义。

应当说,蓝思科技早就有意识培育自我造血能力,但截至2024年,这种努力仍在投入期,并未形成与果链齐平的价值;而此次特朗普祭出的无差别高额关税,对蓝思科技未来业绩的冲击,可以预期,这既凸显了该公司的战略眼光,也将对之形成真正的市场考验。

*以上内容系网友商媒体自行转载自华尔街见闻,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亿忆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support@yeeyi.com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

责任编辑:Quan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推荐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