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看到最近那个复旦研究生退学,摆地摊卖土豆泥的热搜了吗?
大家都在讨论复旦研究生卖土豆泥是不是人才浪费,但是我发现一个更值得说的细节,那就是:做选择。
这孩子本身很优秀,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在2022年9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到复旦大学。
现在登录学院官网搜索他的名字,还可以看到很多荣誉。
这种孩子本来应该有很光明的前途,但为啥千辛万苦到复旦还要退学呢?
这事儿就有点坑了,很像网友们常说的“割韭菜”:买股票,买了套,套了割,割了买,反反复复,最终损失惨重。
保研阶段,他本来已经选了一位女导师。但是在面试之前突然接到另一个导师的电话。
这位导师表示,看了他的简历,觉得他很优秀,明确说示愿意给他一个学硕名额,只要他在面试时跟其他导师表示自己对他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就行了。
这孩子觉得受到了赏识,兴冲冲就答应了,一切按这位导师教的做,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
这位导师已经逼走过好几位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学长学姐,他过去上学,整个师门里人丁稀少,研三甚至是空无一人的状态。
他也经常被老师辱骂、打击式批评,还曾经因为多问了一句某博士师姐这学期为什么没来,而被导师从晚上十点骂到晚上十一点。
期间他有被骂哭过,又被导师责骂是巨婴。
长期的心理压力,让他在研一期间就出现了严重的躯体反应,会恶心、呕吐、失眠,健康状况非常不好。
研二期间,坚持不住的他曾经跟导师提过两次退学,都没有得到批准。所以最后他是以两周不去报到这样极端的方式,被学校清退的。
费宇在制作土豆泥
姐妹们听出来了么?这位导师的套路跟割韭菜是一样的,前面的硕士博士韭菜逃走了,就盯上了保研新生接着割。
退学后,他有迷茫过一段时间。现在选择出来摆摊,觉得这种生活虽然身体上很累,但心理上是开心的。
其实有时候真的会发现,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天赋或者努力,而是选择。
少考几分没什么,但选错行业、跟错老板、爱错人、投错钱,这些才是最致命的。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句话很经典:
没有什么比在错误的路上拼命努力,更让人悲哀的事情。
这孩子其实就是在做选择的时候,出现了决策失误。
作为过来人,我也想跟大家分享给自己或孩子做重大选择时候,会用到的3个小经验。
01
一是:二八信息法则
重大决策前,必须收集超过20%的关键信息。
什么意思呢?就像选导师,要查他历年学生去向,看实验室退学率,这些数据通过网络或者学长学姐都能打听到。
如果是结婚,要查对方的家庭背景、征信、财务健康状况。
古人说: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重大决策前,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冷静期。你前期准备工作扎实了、信息到位了,就不容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02
二是激活"反直觉警报"
咱们人类决策系统有2个,一个是直觉脑:很容易被情感绑架,把熟悉当安全;一个是理性脑:能耗高。所以常常是直觉脑占上风。
所以遇到重大选择的时候,可以强迫自己写下3个反对现直觉的理由。
比如受到导师赏识,直觉肯定是这是难得的机会,要抓住。
但理性想想就会意识到,好的导师一定是被疯抢的,根本不需要主动联系学生。
03
三是最反常识:设置止损触发器
每个人都会做一些错误的选择,但有时候会因为一些沉没成本,不愿意放手。
当出现这三个信号:持续情绪压抑/资源入不敷出/基础价值观冲突,就说明需要立即止损!
像这个复旦的孩子,他就在发现自己情绪持续压抑的时候,选择主动被学校清退,离开这位导师。
很多人都说,你怎么不再忍忍,拿到毕业证再说。但是我想说这个做法很值得跟孩子当正面例子去讲。
人受环境影响非常大。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及时退出比盲目坚持更需要勇气。
最后,选择对了,努力才有意义。大家觉得呢?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小树妈妈,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亿忆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support@yeeyi.com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