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亿忆app
新闻

今年第一部犯罪爆剧,王宝强给的

3 天前来源: Sir电影views238分享到:
3收藏3赞

时隔12年,王宝强又重回小荧幕。

他演了一个罪犯。

表面看,这是个窝囊本分的老实人,背地里,却是一个顶级的犯罪策划师。

悄无声息掌控全局,扮猪吃老虎。

《绝命毒师》?

虽然如今《绝命毒师》已经成为了一种高智商犯罪剧的模板,可几集看下来,Sir认为它既不是悬疑推理,也不是什么高智商犯罪爽剧。

相比起正与邪,善与恶,黑与白。

这部剧或许更想深入探讨的,是那些斑斑点点的人性之“灰”。

不仅是棋局,更是一个人心局。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年度重磅剧集,来自腾讯视频X剧场的——

棋士

01

天才在左,窝囊在右

主人公崔业(王宝强 饰),给人的前后反差感很大——

日常里,他看起来朴实本分,人畜无害。

虽有围棋的天赋,但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少年宫围棋老师(属于棋士中的最下等)。

上课被学生捣乱、欺负;

下棋赢了省比赛的冠军,学校不嘉奖他,却反倒表彰起赞助比赛的企业家;

单位降薪,他甚至要去大街上发传单招生……

以上种种窝囊事例,都在说崔业是一个loser。

然而第一集过半,开始反转——

崔业低眉顺眼的外表下,原来有着过人的才智。

他去银行取钱,结果意外卷入一场抢劫案。

运钞车被劫匪开走后,银行经理立马害怕地关上大门,而崔业却一直劝他把门打开,让大家出去。

因为从银行出去的两条街,都通往派出所,警察一旦出动,劫匪只会把运钞车再开回来,假如不开门让大家出去,他们都会变成人质。

果然,话音未落,劫匪的车一屁股撞了进来。

全被崔业说中了,所有人都成了人质。

他不仅能推测出劫匪的下一步,还能盘活一局死棋。

为了自救,他转而去给劫匪团伙当“军师”,用棋盘为他们推演出逃跑的路线。

每一步看起来都运筹帷幄,还能反侦察,推理出警察的下一步动作。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其实不是要把崔业变成高启强。

也不是为了突出智商。

而是想让观众看到,一个普通人在命运面前,人性的变化,欲望的涌动,和抉择时的心路历程。

剧中有一句关键的台词——

在一开始,少年宫的校长告诉他:

走到社会

得学会怎么输棋

你输了 才是赢了

什么意思?

其实也就是个人信念和社会规则碰撞时,你会选择如何处理的问题。

如果你坚持个人信念,而违背社会规则,那么即便是“赢了”,也同样是输。

反之亦然。

要知道,崔业是个很在乎输赢的人。

他从小学棋,一心想赢。

在同行利用围棋的思维下海经商,赚得盆满钵满时,崔业依然脱不下那身孔乙己的长衫,依旧固执地坚持着围棋的纯粹。

然而他赢了围棋,却输了生活。

这既不能帮他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多年来他一直屈尊于一家托儿所般的少年宫,给一群熊孩子对牛弹琴。

也没有使他成为妻子、儿子的骄傲——

相反,妻儿都嫌他没出息,没本事。

而当他开始舍弃个人原则,去迎合社会规则时呢?

他输了围棋,却赢了生活。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

崔业的儿子生病急需一大笔医药费,他没办法,只好低下头去陪商人王红羽(李乃文 饰)下棋。

这是一种助兴,也是一种讨好。

结果呢?

一大笔“学习费”到账,这金额,是他努力这么多年积蓄的好几倍。

这样的反差给他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他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也开始动摇。

如果输赢不在表面,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要看最后的结果就行了?

于是我们即便不知道后续的发展,也会知道——

那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围棋老师崔业,回不去了。

果然。

劫匪成功逃脱后,崔业趁他们放松警惕,抢过方向盘制造了一起翻车事故。

没想到,车翻了,爆炸了,劫匪也几乎团灭。

可一来,他意外杀了人,手上已经不干净了,二来,这次和警察之间的较量,也使他突然开窍:原来围棋,也能用于犯罪。

他走上了截然相反的路。

02

现实棋局,摧毁人心

可是一个人就能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走上一条截然相反的路吗?

在高智商犯罪的作品里,这不是什么问题。

简单几笔带过即可。

但《棋士》,却在此用了不少的篇幅,详细描述了现实的棋局,对一个人摧毁的全过程。

一开始,崔业依然自视甚高,坚信自己不会跟犯罪分子同流合污。

比如。

意外炸车后,他拿走了劫匪们抢来的钱,可当其中一个幸存的劫匪金夏生(陈永胜 饰)找上门时,他又立马拱手让人。

说,他只留下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其他的,一分不要。

后来,金夏生拿抢劫案威胁崔业,让他帮忙处理掉之前绑架的银行职员秦晓铭(李若天 饰)。

崔业的第一反应也是割席:

我跟你们不一样

你们杀人不眨眼 不顾虑

我不是那样的人

而当他在秦晓铭身上,拿到一个足以把大老板王红羽送进监狱,也足以讹到一大笔钱的黑账本时。

面对金夏生合伙的邀请,他还是坚持底线,没有答应。

那么到底是什么一点一点地摧毁了他?

现实的无情。

一个例子。

崔业宁愿放下清高,去向自己讨厌的王红羽低头,寻求一个赚钱的机会。

没想到,这一次低头,竟直接给了他双重buff的致命一击——

王红羽提出条件:只要崔业帮他赢盘棋,他就给他开个围棋大师班。

下棋的对手,正是崔业少年时期的偶像。

这原本应该是场激动人心的比赛。

可笑的是,正式对弈的前夕,这个偶像私下来找他,想花钱买他输。

没错,又是那句熟悉的“输才是赢”。

崔业有点恍惚,怎么连自己最崇拜的人,也会说出这样不尊敬围棋的话。

为了证明,这句话不对,这局棋他拼尽全力。

后来呢?

是的,他赢了,但王红羽那边,却没有兑现原来的承诺。

这时,偶像给崔业讲了一个更“致命”的秘密:

其实,少年时期的他是因为贿赂了教练,在比赛中得以作弊,才进了围棋专业队。

而贿赂的成本,仅仅是一包廉价的白糖。

你这么看重的围棋

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一个交易

崔业赢了这盘棋,但除此之外他满盘皆输——

输掉了承诺好的围棋大师班,也输掉了尊严,更输掉了几十年来的信仰。

这对一个视棋如命的人来说,既是最大的羞辱,也是执念的全方位坍塌。

他本以为自己的真诚和坚持,可以抵消掉现实的无情。

只要他肯努力,肯拼命,就能改变生活的境况。

结果。

他拼尽全力争取的这一切,只不过是别人随口说说的空头支票。

此刻的崔业,就如同他陪着笑脸去讨好王红羽时,系的丑领带一样可笑。

这一次,崔业不再犹豫。

他要把自己丢掉的尊严和骄傲捡回来,摆在脚下的路,或许只剩下一条——

干一票。

《棋士》大概花了三集,去刻画崔业在面临命运抉择时的心路历程。

这也是这部剧没有落入俗套的关键——

它想写的从来不是完美的罪案或精彩的推理。

而是一个一直守原则、有底线的人,为什么会走上歧途,踏入深渊。

它扒开的也不是所谓谜团和真相,而是那些刺激人性转变的一层又一层伤疤。

关于荣辱,关于自尊,也关于信仰。

所以,你后来在崔业的筹谋、复仇中品到的“爽”,也并不是快感。

而是把人的执念丢进油锅煎炸时,滋啦作响的痛感。

03

不得志者的清高

或许你也意识到了——

剧集说的不止是崔业“一个人”。

而是在说,在商品经济时代到来时,那一批浪潮下的失意者。

怎么说?

不得不提到剧集的时代背景:千禧年。

这是一个旧的经济模式逐渐退场,新的思潮与观念逐步兴盛的时期。

下海成为常态。

人们以能否“赚钱”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指标。

而之前的那些所谓技术、规矩,在金钱面前,变得一点也不重要。

比如《小武》里的王宏伟,《耳朵大有福》里的范伟,都是如此。

他们被时代“淘汰”。

却依然想保留着自己老派的尊严。

△ 上:《小武》 下:《耳朵大有福》

而崔业呢?

没错,他是个在老式的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人,他学围棋,也是因为在那个年代许多围棋传奇人物影响下,父亲认为可以将其培养成另一个天才的愿望。

可没想到。

他既不是天才,连学了几十年的围棋,在商品经济下也似乎变得毫无用处。

从此也就变得极其敏感,自尊心很强。

所以他为什么不及时抽身而出?

其实是在这样的思潮碰撞下,他陷入了执念——

他固执地想证明自己的所学有用。

也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而这,何尝不是我们认识的许许多多老一辈的人,所普遍的心态?

一个明显的例子。

崔业与他的哥哥崔伟(陈明昊 饰)的“暗战”。

前者,是上一代人的骄傲。

崔业从小就表现出了对围棋的天赋,爸妈哪怕倾家荡产也要送他去省城学围棋。

可最终,变成了被淘去的沙子。

而后者呢?

崔伟从小便一直不受重视,明明考上了警校,家人却执意让他进厂。

然而长大后,他却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刑警队长,成为撑起家族荣誉的那个。

如此反差,崔业如何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于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抢劫现场。

你会发现,或许崔业一开始并没有要帮助劫匪逃脱的想法,他只是逆来顺受。

什么时候决定帮劫匪?

是听到了门外,身为刑警队长的哥哥的声音。

很显然,长期以来的心理落差,在崔业心中早已生成了一股抹不掉的自卑色。

他不想再让哥哥看不起。

于是,便铤而走险,试图用自己一直被哥哥嘲笑的围棋技能,帮助劫匪,更是打败哥哥。

这是他的自我证明。

也是他陷入执念的开始。

没错,崔业自以为是的清高,只不过是他自卑的一层保护色。

他恨的并不是具体的谁,而是那个无法兑现天赋的自己。

在时代面前他无能为力。

于是一直以来,他对此只有默默忍受。

儿子谈起大伯崔伟洋洋得意,提到亲爹崔业却满脸丧气。

他装作没听到。

分居的妻子淑华(王智 饰),时常维护看不起崔业的王红羽。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对他这么有敌意

我知道你看不上做生意的人

认识你那么多年了

你还是那么狭隘

他也只是无力地说,“王红羽不是好人。”

在哥哥眼里,崔业是一个傻子,在妻子眼里,他是一个狭隘的人。

他有多不甘,多憋屈,就有多想证明自己。

而正是这一次又一次对“证明自己”的渴望,让崔业无法再从自己设的棋局中脱身。

因为他以为的扬眉吐气,其实不过是作茧自缚。

所以看到这里,你还会觉得这不过是一部模仿《绝命毒师》的高智商犯罪剧,不过是讲了一个犯人误入歧途的故事吗?

当然不是。

它是在讲一个失意者,如何被自己对“志”和“为”的执念困住的故事。

这的确具有很浓烈的悲情色彩。

可同时,也似乎是在警醒着我们,哪怕一个不经意的选择,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走入不一样的人生。

在刀尖上跳舞,没有人可以全身而退。

不过话说回来——

这种不够成功,不够自洽,不那么跟得上时代潮流,既敏感又自尊心强的状态,何尝又不是大多数的我们?

所不同的。

或许只是我们还没有陷入执念,不可自拔而已。

*以上内容系网友YOYO丫米自行转载自Sir电影,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亿忆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support@yeeyi.com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

责任编辑:suri
分享到:
3收藏3点赞

相关推荐

评论0条